几年过去,在“中国专业工具创新峰会”上,陈新穿着得体的西装,站在舞台中央。
台下坐着几百位行业人士,其中包括曾经质疑他的王总,还有曾经嘲笑他的李总。
主持人介绍他:“接下来这位嘉宾,用五年时间打磨一款产品,从5个用户做到50万付费用户,成为建筑、医疗、工程等行业的首选知识工具。他就是‘知深达’的创始人,陈新。”
陈新拿起话筒,没有先讲数据,而是举起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——那是他2018年在行业大会上画“知识树”的本子。
“五年前,我在一个行业大会的角落,画了这棵‘知识树’,当时有人说我老套、不合时宜。”
“那时候,大家都在谈风口、谈速度,可我总想起我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:快,不一定能走到最后;慢,也不一定是落后。”
他翻到笔记本里张工的访谈记录:“这是我访谈的第17位用户,张工说他找资料要翻半天笔记本。”
“这五年,我们做的所有事,都是为了帮像张工这样的专业人士,节省一点时间,少一点麻烦。”
“我们改了12版标签系统,画了20版UI界面,做了100多次用户调研,不是我们慢,是我们想把每个细节都做好。”
接着,他展示了一组数据:“知深达现在有50万付费用户,复购率85%,建筑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%。”
“而曾经和我们竞争的‘知快通’,因为缺乏核心体验支撑,去年亏损2000万,已经停止运营。”
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王总站起来,朝他举了举杯。
李总也走过来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陈新,当年是我太急了,你这‘慢’,是真本事。”
峰会结束后,陈新回到公司。
工作室已经从15楼的小房间,搬到了宽敞的写字楼,团队也从5个人变成了50个人。
小林正在给新员工培训:“我们做产品,不能只想着快,要想着用户用的时候,会不会觉得‘舒服’。就像我们的标签系统,要精准到用户不用多点一下鼠标。”
陈新站在窗边,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。
五年前,他在这里看着梧桐叶落,心里满是迷茫。
现在,他看着窗外的阳光,心里满是笃定。
晚上,公司开例会,讨论下一步的计划。
陈新说:“接下来,我们要调研教育行业的用户,看看老师和教授,在知识管理上有什么痛点。”
小林举手:“我来牵头!这次我一定把调研做细,不辜负用户的信任。”
会议室里的灯亮着,像一颗温暖的太阳。
陈新知道,风口还会有很多,速度还会被很多人追捧,但他和他的团队,会一直守着“做好产品”的初心。
因为他们明白:真正的风口,是用户的真实需求;真正的成功,是用户说一句“这个产品,好用”。
行业依旧喧嚣,但“知深达”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光芒。
就像陈新常说的:“耐心打磨,不是慢,是为了走得更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