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市,立秋刚过,空气中还残留着夏日的闷热。
张小天站在恒远制造公司高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前,手中紧紧捏着年中财报。
玻璃上隐隐映出他紧绷的下颌线,透着凝重与焦虑。
恒远制造,这个凝聚着父亲一生心血,由父亲白手起家创立的企业,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上半年,公司亏损高达1200万,生产线的机器虽依旧轰鸣作响,可那声音在张小天听来,却更像是沉重的叹息。
带不来丝毫利润,反倒像是在消耗着企业最后的生命力。
上午的会议还历历在目,车间主任老周气得满脸通红,猛地拍着桌子,声音震得会议室的空气都在颤抖。
“再这么毫无头绪地耗下去,不用等到年底,咱就得裁一半人!大家都得丢饭碗!”
老周在恒远干了几十年,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,可如今企业这般艰难的处境,让他也没了办法,只能出此下策。
中午,张小天拖着沉重的步伐去茶水间倒水,路过时,听到几个同事正小声议论着。
“听说隔壁瑞丰用AI管供应链,成本一下子降了两成呢!”
“可不是嘛,人家现在效益好得很,咱们恒远要是再不想办法,怕是……”
同事们的声音虽小,但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张小天的心上。
夜幕降临,城市被霓虹点亮,可张小天的办公室却依旧灯火通明。
他独自坐在办公桌前,面前摆着三年前和老客户“宏发电子”签订的合作书。
曾经,这份合作书是恒远发展的重要基石,可如今,宏发电子的订单量暴跌了40%,让恒远的业务量锐减。
就在这时,技术顾问陈默发来一份行业报告。
张小天迅速点开,报告上的数据让他心头一震:传统制造企业平均质检漏检率高达8%,而AI视觉检测却能将其压低到0.3%;供应链响应周期若用智能算法优化,更是可以从15天大幅缩短至7天。
这些数据仿佛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,可真要踏上这条从未走过的AI变革之路,无疑是一场豪赌。
张小天的指节不自觉地抵着太阳穴,心中天人交战:“父亲,恒远走到这一步,或许真的该赌一把了。可万一赌输了,我该如何向您交代,又该如何面对恒远的员工?”
在这寂静的深夜里,张小天陷入了深深的沉思,他知道,这是恒远制造生死存亡的关键抉择,一步走错,满盘皆输。
而他,必须在这重重困境中,为恒远寻出一条生路。
第二天清晨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张小天疲惫的脸上。
他早早来到公司,召集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,准备商讨引入AI技术的事宜。
会议室里,众人面色凝重。
销售部经理率先发言:“张总,虽然AI技术听起来不错,但我们一直走的是传统制造路线,贸然转型,客户能接受吗?而且转型过程中,生产会不会受到影响,订单要是再流失可怎么办?”
生产部主管也皱着眉头:“张总,引入AI技术,意味着要更新设备、培训员工,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,资金从哪儿来?而且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磨合期,也存在风险,生产效率短期内可能不升反降。”
听了大家的发言,张小天的眉头皱得更深了。
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,最终AI转型的事情不了了之,张小天也只能无奈地想其他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