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在经营过程中,没准就会碰上律师函。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,别说是律师函了,官司都排满满地打不完。但对于第一次收到律师函的老板们则比较陌生,那么律师函到底是用来干嘛的呢?
一般律师函是由债权人委托律师发给债务人的,具体组成是这样的的:标题为律师函,第一行为致XXX,中间内容则概括了发函的事由并作出警告,同时声明本律师函对委托人不产生任何义务负担,最后属上日期、律所、律师并签字后盖章。
虽说一些律所和律师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,但法治社会下毕竟不是想干啥就能干啥的,律师函并不具有行政上的效力,律师函的作用不妨理解为:请你注意了,因为你对我的当事人做了XXX,我建议你乖乖缴械投降,不然就要采取法律手段了!
概括下来,就是起到语言警示的作用。
律师函本身会对债权偿还起作用吗?还真有用。毕竟官司这东西很多人一辈子都碰不上一次,对律师是陌生且敬畏的,一收到律师函就害怕妥协了。虽然市面上律师函的报价高达几百至上千,但相比动辄大几千上万的律师费,好像也没那么贵了!
但要是碰上“老江湖”,律师函和废纸的区别就不大了。不仅起不到正向作用,还可能给对方以应对时间,比如制假商人可能因此转移、藏匿、销毁假货。
程序上,律师函是有作用的。
就比如诉讼时效,这个知识点就太普及了,几乎大家都知道主张权利超过诉讼时效的,败诉风险极高,因为对方以诉讼时效抗辩基本都会获得法院的支持,发送律师函就能起到“主张权利”的作用,诉讼时效会因此重新计算。
那么怎么样发律师函才能达到效果呢?
这里借鉴一个案例,原被告僵持不下,因为原告有证据但不完整,被告也死咬着不承认事实,法官也不敢贸然判决,结果在调整过程,法官突然对被告说“你敢在妈祖的面前,再重复刚刚说的话吗”,因为被告有妈祖的信仰,同意调解并愿意承担责任。
当事人发送律师函起到的是下马威的作用,也是需要抓住对方心里的。毕竟一封律师函那么贵,如果对方确实不存在侵权行为,当事人也不太可能委托发函。如果被发函的一方,相信对方有充分的于己不利的证据,那发函效果则会显著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