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创业资讯>创业故事>从0到1,版画学徒是怎样打造出一家文创产品公司的(终章)

从0到1,版画学徒是怎样打造出一家文创产品公司的(终章)

发表时间:2025-08-22 09:58:24 浏览:441

省文创展结束后的第三个月,张秀丽的工作室搬进了老城区改造后的非遗工坊园区。

推开雕花木窗,能看见巷子里老手艺人晾晒的蓝印花布,风吹过时像一片片流动的晴空。

她特意在工作室开辟出半面墙做展示区,陈列着从各地收集来的老木刻版,有民国时期的戏曲纹样,也有六七十年代的工农图案,每一块都带着时光摩挲的温润光泽。

“这些是咱们手艺的根。”师父总爱在午后泡上一壶老茶,指着那些斑驳的木版对学徒们说。

如今师父已很少亲手刻版,更多时候是坐在躺椅上,眯着眼看年轻人围着工作台忙碌。

张秀丽特意从美术学院请来非遗研究专家,和师父一起整理出一套木刻技艺教材,连最基础的 “执刀要如握笔” 都配上了分解图示。

投资公司提出的规模化生产方案被张秀丽改了又改。

最终敲定的合作模式里,她坚持保留三成手工制作份额,专门供给高端定制线。

“机器能复刻图案,却刻不出手艺人的匠心。”这是张秀丽与投资公司沟通时的原话。

那年深秋,“岁时记” 品牌入驻故宫文创店的消息传开时,张秀丽正在云南的村寨里收木版。

当地彝族老人用百年梨木刻的火把节图案,被她小心翼翼地裹在蓝布里。

回程的山路颠簸,她打开直播镜头,给屏幕那头的粉丝看那些刻着日月星辰的老版子:“这些不是古董,是能接着讲故事的老朋友。”

直播间里瞬间涌进上万人,有人问能不能买复刻版,有人说想拜师学艺。

次年开春,第一期木刻技艺公益培训班开课了。

教室里坐满了不同年龄段的学员,有刚退休的阿姨,也有背着画板的大学生。

张秀丽给每个人发了块梨木坯子,手把手教他们握刀的姿势。

当第一个歪歪扭扭的 “春” 字在木头上浮现时,窗外的玉兰刚好落了一地花瓣。

在师傅七十大寿的宴会上,电视台播放了最新制作的纪录片。

镜头里既有张秀丽在工坊里专注刻版的侧影,也有偏远山村的孩子们用简易刻刀在葫芦上创作的笑脸。

“您看,这手艺走出去了。” 张秀丽给师父斟满酒。

师父笑着摆手:“还是你们年轻人有想法啊,我以前只想着怎么把这手艺传下去,你却把这手艺发扬光大了。”

从版画学徒到创业成功,张秀丽走过的这段路面临过许多艰难时刻,但每一次她都选择坚持了下去。

最终她取得的成功,不仅仅只是商业上的成功,更重要的是她将传统手工艺给传扬了出去。

希望我们每个创业者,都能在各自的创业道路上更加顺利,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价值。

关键词:创业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