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阳盯着电脑屏幕,烦躁地揉了揉太阳穴,忍不住抱怨道:“这传感器数据延迟0.3秒,水温调节就跟抽风了似的,不是烫得能把人皮给烫掉,就是冷得像冰窖里的水,这怎么搞?”
王浩一听,气得一脚踹在旁边的工具箱上,骂骂咧咧地说:“早知道就咬咬牙买工业级传感器了,图便宜买这二手货,现在可好,全是麻烦!”
可麻烦事还不止这一桩。
就在两人愁眉不展的时候,孙大伟耷拉着脑袋走进来,无奈地说:“哥几个,学校宿舍要评估,咱们不能在这儿继续搞实验了。”
李阳和王浩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绝望。
这实验进行到关键阶段,突然没了场地,这不是要命嘛。
孙大伟蹲在楼道里,一根接一根地抽烟,半盒烟下去,他终于下定决心,在小区地下车库租了间15平米的小仓库。
那小仓库简直惨不忍睹,墙皮大块大块地脱落,霉味呛得人直咳嗽,头顶的日光灯像是随时要寿终正寝,忽明忽暗的,晃得人眼晕。
但没办法,孙大伟兜里也没多少钱,为了实验能继续,也只能租下这个小仓库了。
夏天的时候,小仓库就像个蒸笼,热得人喘不过气来。
他们为了能继续做实验,只能裹着湿毛巾,可汗水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滴,滴在地上瞬间就被蒸发。
李阳一边记录数据,一边嘟囔:“这鬼地方,比蒸笼还蒸笼。”
王浩擦了擦脸上的汗,苦笑着说:“没事,就当免费蒸桑拿了。”
冬天,小仓库又变成了冰窖。
他们裹着厚厚的衣服,可还是冻得手脚冰凉。
孙大伟跺着脚说:“这脚都快没知觉了。”
李阳搓着手,哈着气说:“咱讨论问题都得快点,不然舌头都要冻僵了。”
即便条件如此艰难,项目还是在他们的坚持下一点点推进着。
李阳的笔记本电脑里存着两万条数据,每一条都记录着他们的失败与改进。
“第37次失败:水压突变时调节滞后。”
“第52次改进:增加预判算法。”
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,就像他们一路走来的脚印,有汗水,有挫折,但从未有过放弃。
某个飘着小雪的深夜,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,只有小仓库里还亮着那盏忽明忽暗的灯。
王浩死死地盯着电脑屏幕,突然激动地喊起来:“看!水温曲线稳了!”
李阳和孙大伟像听到了集结号,一下子围到电脑前。
电脑屏幕上,那淡蓝色的波动线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,稳稳地停在了42℃。
三人都愣住了,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过了好一会儿,李阳率先反应过来,他一把抱住王浩和孙大伟,声音带着一丝颤抖:“成功了,我们成功了!”
王浩的眼眶也红了,他拍着李阳的肩膀说:“这一路,太不容易了。”
孙大伟笑着,可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下来:“是啊,在这破仓库里,咱们终于成功了。”
第一代“智能热水调节系统”原型机,就在这个墙皮脱落、霉味呛人的小仓库里诞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