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开始计算的。
就像上述例子,小明承诺的还款日期是2021年1月1日,此时小李应当知道权利受损,诉讼时效便是从这一天开始计算。
知晓这些后,面对诉讼时效,债主该如何应对呢?
其实也很简单,只要在这三年时效期内,债主以恰当方式行使权利,诉讼时效就会重新计算。
比如,小李若在这三年间向小明催债,无论是通过微信发 “还钱” 字样,还是以邮件、信函、电报等方式要求还款,甚至亲自前往外地催债的交通票据,这些都能作为行使权利的证据,使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。
万一不幸,诉讼时效已经过期,又该怎么办呢?
此时,可以尝试与欠债人沟通,争取再次签订债务证明。
因为诉讼时效过期意味着胜诉权丧失,打官司风险颇高,但对方未必知道这一点。
如果能获取对方还钱承诺,哪怕只是录下一句“我会还钱”,都可能成为后续维权的关键证据。
总之,如果遇到合作方借钱不还的情况,了解并运用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则,对债主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,千万别让自己的疏忽大意,使辛苦挣到的钱付诸东流。